低碳产业推动“双碳”战略进程,建材化发电推动房地产转型 发布日期:2022-12-26

       2022年11月9日,由《财经》杂志主办,主题为“万物新生,共话巅峰”的财经年度对话2022在北京成功举办。《财经》杂志主笔杨中旭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总裁李立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人口与地产红利结束后的低碳经济跃进”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曹远征:在过去40年中,中国是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大概有三块最重要,分别是工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这三块接近80%。现在,中国经济面临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其中最主要的转折就发生在这两年房地产投资下行。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下行到现在,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20%多,新开工面积下降30%多,新购地面积下降30%多。过去投资占全部中国投资20%多,现在变成负增长。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房地产的价值是跟中国人口变化高度联系在一起的。去年开始中国人口进入0增长,去年中国人口增长只有48万,接近于0。人口是住房刚需的最重要因素,人口的变化一定会引起整个住房需求的变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自2012年开始,适龄劳动人口在一直下降,每年下降200-300万人口,劳动力的下降意味着未来新组成家庭每年少100万以上,婚房刚需就会下降。刚需不刚,预期就会发生变化。人口在0增长的情况下,意味着需求在下降。房地产占中国GDP的1/4左右,如果这个行业下行,一定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有什么能够替代房地产投资,让中国经济依然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认为下一个投资的风口,除了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应该是低碳经济。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曹远征

 

       曹远征介绍说:据测算,如果按照“双碳”战略规划和《巴黎气候协定》的具体要求,中国需要投资100万亿以上,甚至更多。从2020年开始到2050年,中国每年需要投资30万亿以上,所以,降碳减排是驱动投资的巨大引擎,带动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在低碳领域,中国技术跟国外技术不存在代差,也不存在追赶,正在齐头并进。此外,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链,这也意味着所有行业都有实现低碳发展的要求。
       同时,中国已经展现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创新推动力量,中国在建筑发电领域更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全国既有工商业屋顶面积大约250亿平米,农村屋顶大约400亿平米,以及大量的南墙,围墙,构造结构等,可利用于发电建筑外表面超过600亿平方米。如让这些建筑表面全部具有光伏发电功能,一年可产生超过10万亿度的清洁电力。而在2021年中国全年发电总量也才8万亿度。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新型智能发电建材一次投资可使用30年,建筑表面发电的功能不仅直接实现了建筑发电和建筑运营的碳中和,而且还实现了建筑表面的质量提升,大大减少日常维护成本,更加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建筑发电+储能是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广泛的分布式电力能源和建筑微电网的发展可以大大减少电力网络的需求,实现更高的能源安全水平和效率。
       建材化发电产业和未来房地产的提质改善相结合,向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全面推广,实现建筑产业和房地产的转型发展,必将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把建筑品质的提升和建筑的低碳化运行上升为未来的全社会减碳机制,通过绿碳和清洁电力销售,实现投资的回笼,实现投资的持续稳健收益,从而建立相关规则实现商业化市场运作。不仅是为了实现双碳政策目标,更重要的是所有建筑变成清洁能源的生产者,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电网依赖性。相对于水电风电和煤发电,阳光资源在全球的分步基本差别不大,通过阳光产生电力,彻底解决了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为我国西电东送减少电力传输的损耗,减少电网的投资。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碳排放量的51%,是最大的碳排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下,建筑光伏一体化作为建筑“提质增值、节能增效、降低碳排放”的基础建设,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光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地面光伏”向“建筑光伏”的发展历程,满足建筑功能的发电建材,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才是未来的最佳技术路线。赫里欧新能源公司致力于该技术领域,并在该领域成为全球化专业公司。
       建筑发电每年可达数万亿元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必将成为下一个不亚于中国房地产的宏大市场,在“房住不炒”,全球的后疫情时代来临,新能源、新建筑、新未来,可以预见建筑发电和储能产业必将成为十四五,十五五的重要支柱产业。
       建筑发电的普及带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低碳,即将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来源:财经杂志
 

返回列表